“年内6亿支灭活疫苗获批上市!”多家冷链上市公司释放产业优势

2021-02-24 11:09:23

本报记者 贾丽近日,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第八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作《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研发进展》发言时表示,“年内将有6亿支灭活疫苗获批上市。6亿支灭活疫苗,这一数字或许意味着冷链物流公司将获得大量冰柜、冰箱订单和第四季度业绩的改善。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冷链设备公司的答复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均表示,年底订单量确实在持续增加。除了疫苗存储运输的推动外,对冷链渠道的监管趋严也是全国范围内终端冷链设备投入加码的重要原因。因各级监管层对冷链渠道的防控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以及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的下发,企业医用冷柜订单明显增加。新冠疫苗上市预期激发冷链产业需求近来,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新冠疫苗上市备受期待。新冠疫苗冷链需求推高干冰运输价格,部分地区干冰运输价格暴涨20倍。冷链运输成为当下市场关注的重点,其产业链的需求量更是空前增加。“由于疫苗的特殊性,大多需要低温储存,其仓储运输需要用到特定的材料和特殊的运输方式,所以冷链运输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产业链各环节将更加充实。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受多方因素影响,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订单量出现上涨,相关公司的疫苗冷链储存能力备受关注。与此同时,还有多家公司加速进入疫苗产业所在的生物医药领域,其中不乏家电和制造业上市公司以及电商巨头。比如,长虹美菱下属新三板挂牌子公司中科美菱正在加大在生物医疗设备领域的研发投入。近日多家A股上市公司集体发声,称公司拥有超低温冷冻存储产品或符合疫苗冷冻运输的条件。澳柯玛方面表示,下半年以来医用冷链产品销售状况明显改善,预计将明显增厚当年业绩;海容冷链方面预计,低温储存技术可以覆盖至超低温存储层面,实现医用级应用。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肖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正轨,冷链订单开始增多。为了应对市场紧缺局面,家电企业纷纷扩大冷链业务,企业的资质和研发能力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周锡冰认为,目前的冷链订单需求相对旺盛,除受新冠疫苗上市预期影响,还有如下原因:第一,农产品、生鲜、乳制品等行业订单数量增多,激发冷链物流行业需求。第二,小众需求的疫苗订单需求。在满足小众需求疫苗方面,一方面需要高端技术,另一方面还需要相关设备。第三,传统冷链业务的扩张。对于中长期来讲,冷链订单需求还会持续。冷链监管趋严加码终端投入进口产品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潜在渠道之一,近来,各级监管层对冷链产品的消毒、运输及防控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此前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分别在口岸查验、交通运输、掏箱入库、批发零售等环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12月9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消毒和追溯的通告,要求“确保所经营的冷链食品按要求进行疫情防控消毒处理,发现问题产品能信息化追溯精准定位。近日青岛市也发布通告称,“从青岛市外或青岛口岸进入青岛市且未在口岸环节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进入青岛市设立的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另外,随着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计划的逐层落地,部分地区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地区冷链基础建设,企业医用冷柜订单明显增加。目前政策资金已下放至基层防疫部门,在相关资金的投入使用上,对相关部门、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肖旭认为,目前,区块链提供溯源技术应用,管理平台上线运行为冷链监管提供了保障。下一阶段,有必要加大应用推广上的资金投入,扩大监管覆盖。特别是在医疗领域,要尽快完善相关的线上系统,明确资金用途,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能力。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疫情局部反弹主要原因是进口生鲜冷链运输环节传入,加强进口货运冷链物流管控势在必行。加强进口货运冷链运输的检验检疫措施对于货物通关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太大。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注意在防控中,将资金运用到实处。(编辑 上官梦露)